|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麻城名人

麻城名人

关键词:麻城,名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麻城信息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mach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090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麻城历来书墨飘香,人文昌盛。明代,麻城诞生文武进士121人。麻城是文化的厚土,人才的绿洲,造就了邹来学、刘天和、李长庚、梅国桢、梅之焕等一大批文武重臣,他们心忧天下,名传后世。麻城是明代中晚期进步哲学、文学的中心,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贽、公安派领袖“公安三袁”、作家冯梦龙均在麻城进行了重要的哲学、文学活动,竟陵派代表作家刘侗、女诗人毛钰龙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辛亥革命志士余诚、严重等矢志革命,追寻“三民主义”。“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大师彭桓武光耀寰宇。唐代诗人李白、杜牧,宋代文学家苏轼、谢逸,清代廉吏于成龙客游麻城,歌咏麻城。麻城孝感乡后裔状元杨升庵、名臣张鹏翮,名声显赫。麻城东路花鼓戏堪称绝版,麻城花挑全国独有,麻城民歌全国一绝。麻城教育兴盛,桃李芬芳,后继有人。

一、麻城进士名扬天下
一朝诞生121名进士,这样的奇迹全国少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让我们不厌其烦地录下明代进士名号,感受麻城古代科举之盛,人文之昌。
1、明代文进士101人名录
(1)刘从政(洪武二十七年,参政)
(2)刘旭(永乐四年,同知)
(3)邹来学(宣德八年,都御史)
(4)刘训(正统四年,参政)
(5)李正芳(正统七年,布政使)
(6)周鉴(正统十年,副使)
(7)赵访(正统十年,御史)
刘瑄(成化元年)
(8)万山(成化二年,郎中)
(9)李□(成化五年,参政)
(10)邹骐(成化五年,参议)
李士清(成化五年)
(11)董□(成化八年,知县)
(12)王本俭(成化十四年,副使)
(13)熊经(成化十四年,知州)
(14)喻宗府(成化十七年,知府)
周廷璋(成化十九年)
(15)董朴(成化二十年,参政)
(16)舒□山(成化二十年,副都御史)
(17)凌山(成化二十年,员外)
(18)李文祥(成化二十三年,兵部主事)
周廷徵(宏治二年)
(19)刘□(宏治三年,知县)
(20)董级(宏治三年,参议)
(21)曾大有(宏治六年,布政)
(22)董级(宏治六年,参议)
(23)梅吉(宏治十二年,知府)
(24)阮章(宏治十二年,副使)
(25)曾大显(宏治十五年,参议)
(26)刘天和(正德三年,尚书宫保)
(27)郑云翔(正德六年,参政)
(28)周文熙(正德九年,佥事)
(29)刘淑相(正德九年,府尹)
(30)詹莹(正德九年,参议)
(31)毛凤韶(正德十五年,佥事)
(32)喻希礼(嘉靖二年,御史)
(33)曾烻(嘉靖二年,参议)
(34)阮朝东(嘉靖二年,翰林副使)
(35)李采(嘉靖五年,推官)
(36)刘采(嘉靖八年,翰林尚书)
(37)陈念(嘉靖八年,郎中)
(38)黄卷(嘉靖八年,翰林副总)
(39)刘洁(嘉靖十一年,郎中)
(40)周岱(嘉靖十四年,主事)
(41)方悦民(嘉靖十四年,副使)
(42)阮朝策(嘉靖十七年,翰林)
(43)李宠(嘉靖十七年,知府)
(44)冷珂(嘉靖十七年,布政)
(45)方治(嘉靖二十年,主事)
(46)蔡光祖(嘉靖三十七年)
(47)邓楚望(嘉靖三十八年,副使)
(48)周宏祖(嘉靖三十八年,御史光禄卿)
(49)陈谟(嘉靖四十一年,改姓唐,佥事)
(50)刘廷举(知府)
(51)刘涑(三十二年,知县)
(52)周思久(三十二年,知府)
(53)赵教(三十二年,佥事)
(54)耿定向(三十五年,尚书宫保)
(55)方岳(三十五年,参议)
(56)董石(四十四年,御史)
(57)邱齐云(四十四年,知府)
(58)周思敬(隆庆二年,侍郎赠尚书)
(59)周思稷(隆庆二年,主事)
(60)刘守泰(隆庆五年,主事)
(61)刘谐(隆庆五年,给事中)
(62)耿定力(隆庆五年,侍郎赠尚书)
刘承汉(万历元年)
(63)周宏錀(万历二年,尚宝丞)
(64)梅国桢(万历十一年,御史侍郎)
(65)梅国楼(万历十一年,翰林)
(66)陈楚产(万历十一年,主事)
(67)刘奕(万历十一年,知府)
(68)彭遵古(万历十四年,尚宝卿)
(69)李承槐(万历十四年,主事)
(70)彭好古(万历十四年,御史)
(71)周崇惠(万历十七年,佥事)
(72)周应嵩(万历十七年,博士)
(73)周应明(万历二十三年,主事)
(74)李长庚(万历二十三年,翰林尚书)
(75)黄建衷(万历二十九年,主事)
(76)梅之焕(万历三十二年,翰林巡抚)
(77)田生金(万历三十二年,太僕卿)
(78)周之夫(万历三十五年,知府)
(79)陈以闻(万历三十五年,侍郎)
(80)邹人昌(万历三十八年,知府)
(81)周邦璟(万历四十一年,侍郎)
(82)刘钟英(万历四十一年,翰林侍郎)
(83)田生芝(万历四十四年,通政使)
(84)周振(万历四十七年)
(85)蔡茂春(天启二年,知府)
(86)陶承谟(天启二年,参议福建提学道)
(87)毛舜岳(天启二年,知县)
(88)张久征(崇祯元年,知县)
(89)刘伸(崇祯元年,知县)
(90)刘承棠(崇祯元年,推官)
(91)鲍之祥(崇祯四年,知县)
(92)赵之英(崇祯四年,翰林)
(93)熊世懿(崇祯四年,博士)
(94)刘侗(崇祯七年,知县)
(95)周之茂(崇祯七年,知府)
(96)陈瑾(崇祯七年,提学)
(97)余士瑺(崇祯十年,推官)
(98)毛羽仪(崇祯十年)
(99)毛祈蕃(崇祯十三年)
(100)曹胤昌(崇祯十七年,知县)
(101)陈儒朴(崇祯十七年,行人司)
2、明代武进士20人名录
(1)万吉龄
(2)梅国林(锦衣卫指挥)
(3)梅廷和(都司游击)
(4)彭信古(游击参将世袭)
(5)邱坦(游击参将)
(6)周应吁(指挥)
(7)金行文(参将)
(8)刘幼堪
(9)黄万里(都司)
(10)刘承禧(会魁榜眼,锦衣卫指挥)
(11)袁千里(守备)
(12)吴应邦
(13)罗四维(榜眼游击)
(14)邹之龙
(15)箫明时
(16)梅守盛
(17)黄定仪(游击)
(18)喻秉钺(把总)
(19)罗万有(会魁守备)
(20)袁尚絅
二、古代英才豪杰
用胆略治理政务,用德行感动世人,用学识著作文章,立功、立德、立言,他们用自己的名字照亮了历史,也让麻城这座古城熠熠生辉。
1、唐代名贤、洪州都督、户部侍郎、“初唐四杰”之王勃的伯乐:阎伯玙。阎伯玙,唐代进士,上元时官洪州都督,开元时谪华州郑县尉,天宝中迁吏部郎中,出为袁州刺史,历抚州。徵拜户部侍郎,未至卒。阎伯玙为官清廉勤勉,尽施善政,体恤民情,任袁州(今宜春)刺史其间治理有方,曾经逃亡百姓竞相回乡,周边的百姓也蜂拥而至,安居乐业。后改任抚州刺史,百姓竟都纷纷追随其后,传为美谈。阎伯玙喜好文学,上元二年(675年)重九之日,时任洪州都督的阎伯玙重修滕王阁后大宴宾客,才子王勃应邀欣然赴会,写下成名作《滕王阁序》。面对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阎伯玙丝毫没有妒才压才,却表现出由衷的识才爱才亲才护才。当王勃将文章呈上,他不吝美言,击节叫好:“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乃天才,此文可永传千古!”阎公还“令左右,从上而下,遍示诸儒”。宴会散后,阎伯玙又“独留勃饮”,“乃赐五百缣及黄白酒器,共值千金”。后来,《滕王阁序》果然在中国文学史上饮誉千古。诗人林澍蕃曾撰诗赞曰:“广宴时无阎伯玙,子安词赋空萧索。”
附:《唐语林》载阎伯玙为官事迹
阎伯玙,袁州刺史。时征役繁重,袁州特为残破,伯玙专以惠化招抚,逃亡皆复。邻境慕德,襁负而来。数年之间,渔商阗凑,州境大理。及改抚州,百姓相率而随之,伯玙未行,或已有先发。伯玙于所在江津见航,问之。皆云:“从袁州来,随使君往抚州。”前后相继,吏不能止,其见爱如此。到职一年,抚州复治。代宗闻之,徵拜户部侍郎,未至,卒。
2、明代“最称职之巡抚”:邹来学。邹来学(1402-1456),字时敏。明宣德八年(1433)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从靖远伯王骥征麓川,以功升郎中,再迁通政司右参议,督永平山海粮储。正统十四年(1449),边区进犯京师,邹来学升右佥都御史提督永平、山海军务及巡视畿甸、东北诸关隘。邹来学能以权制莅事,被称为“最称职之巡抚”。景泰四年(1453),升左副都御史,奉命兼制居庸、倒马、白羊、龙泉等关。六年正月改抚应天。景泰七年(1456)七月二十九日卒于官,年五十五。
3、董应轸。董应轸,字宗南,别号万松,明宣德壬子科解元(乡试第一名),授郑州学正,后升福建提督学院,转任广西布政司参议。时大藤贼乱,督师平蛮有功,进阶朝列大夫。董应轸任满后回乡居曲龙溪(今黄金桥董家垸),曾重修万松亭(今七里岗西端)。原国家代主席董必武系董应轸第十五世孙。
4、“董五言”:董朴。董朴,字汝淳,成化进士,授行人,后知重庆府,历参政。所至称“廉直”。薄田蔽庐以终老。为诗类陶韦,时称“董五言”。
附:《先进遗风》载董朴发愤读书事迹
董大参公朴,公大父曰应轸,解元,官佥宪丈夫,子七,蝉联科弟,有并时为南北御史者,独公父未仕。公少鲁,攻苦诵读,日不能识数行。邻父见而怜之,谓其父曰:“郎君不慧,读书非其质也,奈何苦之,曷不令牧耶?”公闻之愤,丐工画一“牧子牧牛”置座右,益奋励坚苦力学,比长而发慧,卒成进士,以文学显,累官大参。
5、梅国桢。梅国桢(1542-1605)字克生,麻城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任固安知县,迁任御史。万历二十年(1584年),宁夏降将哮拜父子反叛,梅国桢被任为监军御史,随魏学曾前往讨伐。官兵一再失利,他荐举李如松为提督,率领辽东、宣府、大同及山西各路援兵前往。官兵久战不胜,梅国桢督将士奋力征讨,并用离间计,使哮拜军内乱,官兵乘机进袭,哮拜自缢死,其子降。梅国桢被提升为太仆少卿,次年任右趼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后又调任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宣府)、大(大同)、山西军务。去世后诏赠为都察院或都御史,正二品。
6、梅国楼。梅国楼,梅国桢二弟,字公岑,号琼宇。万历十一年(1583年)与兄国桢中同榜进士,选庶吉士、工部给事中,自谓“迁楚后裔”。
7、“司马世家”、“楚中豪杰”、“文武全才”:梅之焕。梅之焕,字彬父。梅国桢侄。少孤,勤奋好学,十四岁为诸生。曾骑马突入御吏行部阅兵之校场,御史怒,命他与材官(军中供差役的武职)角射,他发箭九发九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乡举。次年中进土,选为庶吉士。任吏部给事中。太监李浚拷诬商人,他上书揭发,并建议神宗“责实事、重纪纲、惜人才”。当时朝中大臣都结朋党,他不攀附权势,以廉孤自胜。任广东副使时,曾捕杀戕害烈女的豪民;平定掠潮州、杀守吏的“海寇”袁八老。天启元年(1621年),以通政参议,迁常少卿,升为右佥都御史。后遭魏忠贤党诬陷,被削职、遣戍。思宗即位后,复官,奉命巡抚甘肃。曾多次击退进犯的蒙古贵族。后京都戒严,命他率兵入卫。因河西有边警,未能成行。待他打退进犯者并平定王进才哗变后到达京师时。已误期,乃被革职。后思宗追念他巡抚甘肃之功,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复其原官。辑有《史记神驹》。
8、李文祥。李文祥,字天瑞。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孝宗即位后,他疏劾内侍专权,法司徇私;主张博选大臣,推心委任;建议求直言,起用王恕、王玹等干员。由此触逆宦官及当时掌权的万安、刘吉、尹直等人,被谪为陕西咸宁丞。弘治二年(1489年),召为兵部主事;上任未逾月,因事被逮捕下狱。获释后为贵州兴隆经历。都御史邓延瓒镇压苗民起义时,曾向他请教兵事,赏识其才,欲荐为监司,未获允准。后归籍,逾经河南商城时陷冰窟而死,年仅三十。
9、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清官:李长庚。李长庚,字酉卿。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江西左、右布政使、山东巡抚、改右副都御史、顺天府尹、吏部尚书等。其人“不植党援”,臣心如水,刚直不阿,敢于直言。李长庚系梅国桢婿,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常委、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嫡祖。
10、明代重臣、医学家:刘天和。字养和,号松石。正德三年进士,任南京礼部主事。因不肯趋附宦官刘瑾,被调往陕西。嘉靖初年,曾任山西提学副使、南京太常少卿。后奉命以右佥都御出督甘肃,主管屯田事务。调任陕西后,镇压了湖店及汉中人民的反抗斗争。升右副都御史,奉命总理河道,上书请免黄河两岸的役钱;并募民夫二万,疏导汴河丛山东七十二泉。加工部右侍郎。嘉靖十五年(1630年),改任兵部左侍郎,总制三边军务。仿造前总督秦紘设计的独轮战车,自行设计随车小帐苞,修筑边墙壕堑,改进边境防务。进授右都御史,负责指挥抗击蒙古贵族吉囊的侵犯,在铁柱泉大敢吉囊。以功加太子太保。召为兵郎尚书,提督团营。后告老归里,研究医药,辑有《保寿堂经验方》四卷,其中共25门,140余首方剂,此书现有明刻本,题《松篁冈刘氏保寿堂经验方》,李时珍《本草纲目》也多引用。
11、明代清官、谏官:周弘禴。周弘禴,字元孚,万历二年进士。任主簿,后降无为州同知,又转任顺天通判。十三年春,上书指责宦官张学颜、张鲸、李植及张诚等,触怒神宗,被贬为代州判官。后神宗不理朝政,他又上书劝谏并请早立皇储。十八年冬,升任监察御史,巡视宁夏军务。上书揭发巡抚佥都御史梁问孟、巡茶御吏钟化民等假公济私;粱、钟二人分别被革职、调外。又请用石头修筑河东的秦、汉二坝,疏通渠道北达鸳鸯诸湖。还朝后,荐举哮承思、士文秀等。后因哮承恩等反叛,被贬为澄海典史。末几辞职归籍,卒于家。熹宗即位,因他曾建议立储,赠太仆少卿。著有《代州志》二卷。
12、明代官员、著名目录学者:周弘祖。周弘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任吉安推官,征授御史;出任督管屯田、马政事务,穆宗即位后,下令购珍宝异玩,他极力苦谏。迁福建提学副使,后为高拱所嫉,贬为安顺判官,迁广平推官。万历中,迁南京光禄卿,后因事免官。周弘祖藏书丰富,撰有《古今书刻》二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各直省所刊古籍,下编则记各省直所存石刻,刻书目所保存的版刻资料,为考求版本源流及图书存佚提供了方便。
13、明代“天台三耿”:耿定向、耿定理、耿定力。耿定向与弟定理、定力合称“天台三耿”。耿定向(1524-1596)字在伦,麻城(现属红安)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进士。擢御史,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万历中,累官户部尚书,立朝有时望。告归,居天台山,与弟耿定理、耿定力建天台书院,讲学以终。著有《天台文集》二十卷、《硕辅宝鉴要览》、《四库总目》等并行于世。黄安县(现红安县)由耿定向上奏朝廷设置。耿定理(1534-1577),字子庸,号楚倥。耿定理亦隐亦教,潜心讲学、读书、著述。耿定力(1541一?)字叔台,又字子健。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任工部主事,不久出为成都知府。提出采木收木法,减免官吏勒索。万历年间,官至右佥都御史,督操江,管理江防事。曾多次上书揭露税收官吏残酷横暴、贪赃枉法等弊端,并申述宦官干预政事的危害,累官至南京兵部侍郎。卒赠尚书。
14、明代著名收藏家刘承禧。刘承禧(?~1662年),字延伯,顺河集人,他出身于麻城官宦世家,其曾祖父刘天和、祖父刘粲、父亲刘守有都是朝中重臣。刘承禧于万历八年(1580年)中武进士,世袭锦衣卫指挥,与明嘉靖朝著名内阁首辅徐阶的曾孙女结婚。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其父被罢官,他受牵连,亦去职。刘承禧在对官场心灰意冷中,流连于古玩书画,醉心于秘籍古器,特别嗜好图书收藏,逐渐在收藏界声名大震。一次,刘承禧从岳父、著名文士徐文贞(即徐阶之孙)家中拜读《金瓶梅》的手稿后,爱不释手,就将《金瓶梅》手稿全文抄录一份,校对无误后带回麻城。刘承禧性格豁达豪爽,喜交文友,乐意向人借阅《金瓶梅》,《金瓶梅》的影响开始愈来愈大。他将《金瓶梅》抄本借给公安派领袖袁宏道阅后,袁宏道的弟弟袁中道也抄录一本。很快,大文学家沈德符、冯梦龙相继获知刘承禧有《金瓶梅》。为让更多的人能读到这部奇书,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刘承禧亲携抄录的《金瓶梅》全本来到苏州,以惊人胆量将《金瓶梅》刻印成书,这便是《金瓶梅》的首刻本,也是最珍贵的刻本(庚戌本)。刘承禧收藏了许多元曲原稿。《元曲选》中的许多曲目,都来源于刘承禧的藏本。元代最重要的研究资料《元曲选》的编者藏晋叔在序言中称:“顷过黄,从刘延伯借得二百五十种,云录之御戏监,与今坊本不同,因为校订。”另外,刘承禧收藏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等国宝级书画作品,最珍贵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也曾被其收藏,刘承禧在题跋中骄傲地宣称:“天下书法第一,臣家书法第一,诚稀世之宝也!麻城刘承禧永存珍秘。”
14、明代竟陵派著名代表作家:刘侗。刘侗(约1593—约1636),字同人,号格庵。崇祯六年(1633年)顺天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后外放南直隶吴县知县,赴任途中逝于扬州,年四十四。刘侗著作有《龙井崖传》、《雉草》、《名物考》。与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主要记述北京地区的山川园林、庵庙寺观、桥台泉潭、岁时风俗的名作。于奕正收集材料,刘侗撰写文字。他们还合撰《南京景物略》,书未完成,残稿今亦不传。
附:《帝京景物略》艺术价值
主要记述北京地区的山川园林、庵庙寺观、桥台泉潭、岁时风俗。作者写作态度认真,“景一未详,裹粮宿舂;事一未详,发箧细括”,故记述的北京风物有较高的资料价值。此书还具有相当突出的艺术特色。《帝京景物略》为了使表现对象具有鲜明性和准确性,在描写的次序、详略、位置上颇费斟酌,可见出作者独到匠心。《帝京景物略》在语言上体现了竟陵派散文的特点,遣词造句,往往打破常观,改变通常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5、明代著名女诗人:毛钰龙。毛钰龙,云南按察司佥事毛凤韶之女,兵部尚书刘天和孙媳。好读书,工诗,信奉佛教,居住一小楼足不出户六十余年。世人称“文贞夫人”。中国佛教《善女人传》收有其名录事迹。刊印有《毛文贞诗集》,袁宗道、梅国桢作序。袁宗道赞曰:“毛贞妇事令人鼻酸津涌,读其诗,艳丽秀奇,读来意爽神畅!”
16、明代著名学者:熊吉。熊吉,子子敬。明嘉靖初年岁贡,任南陵训导,改璧山教谕,未赴任,告假归故里,与毛凤起、刘承烈等在麻城讲学,著书立说。著《春秋因是》被收入《四库全书》。
17、清代著名教育家、学者,岳麓书院院长,台湾知县:李中素。李中素,字子鹄。工诗、书、画,有“三绝”之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任岳麓书院山长(院长),任职期间书院获得康熙御书“学达性天”匾,还得到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等16种书籍,巩固了岳麓书院在当时的地位。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任台湾知县,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市全境及高雄县部份区域。该区域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也是清治时期台湾岛之汉人集中地所在。李中素善听断,遇冤狱必竭力申救,在其手中没有冤案。后死于任上,常为台湾百姓所思。
18、海瑞敬重的清官:周思久。周思久,字柳塘,麻城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任琼州(今海南岛)太守。抗志希古,品诣卓荦,其治行见称于海瑞。工诗,善书法。琼州与京都相隔万里,文化经济十分落后,加之政治腐败,造成官府与百姓严重对立。周太守到任后,处理政务不只是审察现有的卷宗,而是特别注重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直探斯民心心相感之妙”,然后,根据实情条分缕析地办案,与此同时,他又用传统仁学整顿吏治,兴校教化,劝民归善。就任不到半年“百利随之兴,百弊随之革”,“穷谷深山莫不翕然有去恶惟公是从之心,莫不忻然以前无有也”,“二百年来民情今日始泄,二百年来民心今日始安。”(海瑞语)。嘉靖三十二年秋,藩司举荐周柳塘进京觐见皇帝,周太守要暂离琼州,老百姓都有赤子离慈母的依依惜别之情。海瑞知道这些事情后立即作了《赠周柳塘入觐见序》一文,记述周思久在琼州的卓著政绩。海瑞还作有《复琼州太守周柳塘书》。
19、高风亮节的好官:鲁亮侪。鲁之裕,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卒于清乾隆一年(1746年),字亮侪,号尘花轩主人,书斋又号趣陶园、语石山房等。其父鲁启昌于康熙年间出任云南永顺镇总兵,当时正值清廷与三藩会盟,鲁之裕七岁时,曾作为质子前往云南吴王府中。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鲁之裕中举,雍正五年(1728年)考取内阁中书,出宰河南,历知南阳等五县事。后特选江西赣州府知府,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升湖北安襄郧道、署按察使。乾隆四年(1739年)升任直隶清河道、署布政使。任职期间多有政绩,尤精水利,浚畿南河道七百余里。乾隆七年(1742年)鲁之裕偕家人回湖北江夏定居,颐养天年。主要著作有《式馨堂集》、《经史提纲》、《长芦盐法志》、《明诗钞》、《诗古文》、《书法彀》、《救荒一得》、《蜕窝集》等诗古文及纂辑经史源流诸书共二百余卷。鲁氏学无不窥,还精通水利,著有《下荆南道志》。其诗别集《趣陶园集》见采于《皇朝经世文编》。鲁之裕曾在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任职,田为人处事都很严苛,属下都很畏惧他。一次,田文镜派鲁之裕去收缴中牟县李知县的官印,并代理中牟县知县。鲁之裕扮成普通百姓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探察实情。当听到很多百姓说现在的县官很贤明,不忍其离去后,鲁之裕当即决定不接受知县的官印,毅然推掉了中牟知县一职。鲁之裕离开中牟县城时,全县士绅百姓都烧香送他。清代著名作家袁枚《鲁亮侪逸事记》记述了鲁之裕事迹。
20、林则徐赏识的御史:袁铣。字金溪。麻城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与林则徐同科进士,嘉庆十九年与林则徐同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礼科掌印给事中。袁铣“侃直端要,风骨峻整”,“遇事敢言,尤以天下大计为己任”。曾巡察通州漕务,稽查丰裕仓,拒收饶赠,革除陋规。道光元年(1821年),上书建议停止捐例并减去后宫各项糜费,裁撤热河例银及圆明园例银。嘉庆二十四年上奏《请剔除考试积弊疏》,陈述科场弊端,所论皆切中时弊。后辞官归里,主讲江汉书院,名学者出其门下者甚多。著有《四书义蕴》、《四书题解》等,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曾作《四书题解序》。
21、敢和慈禧太后叫板的谏官、张之洞赏识的“江楚奇才”:吴兆泰。吴兆泰,清同治丙子年(187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补河南道监察御史。吴兆泰文才卓越。光绪乙亥年,吴兆泰参加乡试,湖广总督张之洞系宗师,当看到吴兆泰卷中“半江之孤月空悬,鹜音已杳;一世之雄风安在,铜雀全飞”时,连声赞叹:“英雄气慨,江楚奇才!”任职期间,吴兆泰目睹了“庚子之变”后国势衰危的重大危机,先后多次上书,力谏倾全国之力兴办北洋水师。光绪十六年(1890年)浑河决口,畿甸遭受罕见洪灾,慈禧太后却发下庆贺她六十大寿的懿旨,命李鸿章调拨海军军费3000万两白银重修颐和园,朝臣瞠目结舌又无人敢说“不”字,吴兆泰冒死奏请“节省颐和园工程”。慈禧勃然大怒,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对吴兆泰进行严厉的申斥,指责吴兆泰“冒昧已极”,“著交部严加议处”。吴兆泰被投进刑部死囚大牢。张之洞联络十省总督上书力保,吴兆泰免于死罪,被革职遣归。1891年,吴兆泰又得张之洞之助主讲荆门龙泉书院。1895年,主讲湖北经心书院,1903年,复归荆门。1907年,任湖北学务公所议长。
22、晚清名士、医学家:余晋芳。余晋芳(1861—1938),字子青,晚号春晖老人,麻城南乡人。27岁中举,33岁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分广东司行走,兼贵州司帮稿。1897年春,丁父忧回籍,主讲黄州河东书院。1902年擢贵州司主稿,兼银库值班、则例馆协修、北档房帮办。1906年放云南清理财政监理官兼云南造币厂总办、云南大清银行监督、云南矿务局会办。辛亥革命后任云南都督府咨议。1912年春入都清理积案,后返乡,习中医应诊。曾任麻城县中心小学校长,县劝学所长。l934年总纂《麻城县志》,以光绪八年《麻城县志》为本,前后分编。《前编》断限于1911年,《续编》起于武昌首义,讫于1934年。亲自审核校勘全稿,撰写例言、序言及疆域等编章。历时一年,成书16本、32卷,1935年秋出版。著有《春晖堂文略》、《筛吟馆诗存》、《医学初阶》等。
23、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王圆箓。王圆箓(又作圆禄),麻城人。大约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死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清光绪初,王圆箓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退伍之后,在当地出家受戒为道土,道号“法真”。因为习惯了流浪生活,离开酒泉,向西云游,大约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来到敦煌莫高窟。看到神圣宝窟无人管护,一片残破,受到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自觉自愿担当起了“守护神”的重任。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在长期的努力中,王圆箓在敦煌与莫高窟逐步确立起较高的地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夏,他在第16窟甬道发现积满写卷、印本、画幡、铜佛等的藏经洞。这成为载入中华历史的了不起的重大发现,这也预示着敦煌学的产生。
三、农民起义领袖
“摧富益贫”,揭竿而起,他们是麻城的“陈胜”、“吴广”。尽管没能改变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周期律”,他们依然是历史车轮的推动者。
1、元末起义领袖、徐寿辉义军太师:邹普胜。邹普胜。麻城人,元末农民起义将领。至元四年(1338年),建圣人堂,奉白莲教,组织民众反元。邹普胜以炼铁为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组织群众密谋抗元,携铁至邹普胜家,嘱其代制锄锹等器具。邹普胜深知徐寿辉有大志,乃深与其交结,参加农民起义。起义军以“摧富益贫”为口号,得到贫苦人民广泛响应。同年七月,起义军占领蕲州(今湖北蕲春),邹普胜与彭莹玉共推徐寿辉为首领。徐寿辉建国称帝后,国号“天完”,封邹普胜为太师。十六年正月,天完迁都汉阳。次年九月,徐寿辉宰相倪文俊企图杀徐寿辉降元,事败,被陈友谅杀死。次年十二月,陈友谅挟持徐寿辉,以江州为都城称帝,国号“汉”,邹普胜仍任太师,直至陈友谅阵亡。
2、明末起义领袖、张献忠兵部尚书:周文江。周文江,生于明末,原名维江,字贞卿,麻城顺河集人。崇祯十六年四月初六,张献忠义军进入麻城,宣布改麻城县为常顺州,任命周文江为知州。五月二十九日占领武昌府城,建立大西政权,升常顺州知州周文江为兵部尚书。隆武二年五月,周文江在攻占麻城战中战败被俘。
3、清初起义领袖:鲍世荣。鲍世荣,明末清初人,号洪功,龟山鲍家大屋人,清康熙甲寅年(1674年),与罗田人周铁爪等在白水畈组织农民起义,反抗清朝同志,另有李公茂、陈顿彻等各拥义军数千,实行联合,号称十万义军。还联络湖口、宁州、英山、霍山、麻埠等各路起义队伍,商定十月上旬攻取黄州。后黄州通判于成龙、麻城知县屈振奇等联合重兵镇压,起义失败。
四、辛亥革命志士
革命的失败动摇不了革命的伟大。他们是革命的先锋兵,追随革命,献身革命,他们的志勇坚毅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更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变革。
1、辛亥革命的先驱者、湖北同盟会长——余诚。余诚(1884─1910),又名仲勉、淑潢,字简斋,号思父,麻城张家畈人。1902年县试名列前茅,次年中副贡,就读于武汉。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秋,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派其主持湖北盟务。后回武汉与刘静庵合作以“日知会”会址为活动基地,发展同盟会员,并深入黄冈、麻城等地倡导改良教育,发动群众剪辫,动员妇女放足。1906年春,为中国公学募款,并与刘静庵合办留东预备学校,亲自执教。同年秋,湖南萍醴起义,与刘静庵等密谋响应。因奸人告密,刘静庵等被捕,余诚被追缉。他只好避走上海,栖身中国公学,任干事。集《史记》句,代《神州日报》撰发刊词,为《民报》写文,以犀利文辞,反击康梁保皇派势力。清两江总督悬赏5000元缉捕余诚。余诚又东渡日本潜心治学,不久,被推为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受程克邀任《河南》杂志主笔。1908年,余诚再回武汉,领导同盟会发展会员。1909年秋,重病,由李四光、陈子静护送上海就医。1910年2月5日逝世。余诚热忱爱国,曾在日记中写道:“养极高尚之人格,造极精纯之学问,建设新政府,使中国成为第一等强国。”
2、黄埔良师、北伐名将、湖北三怪杰之一——严重。严重(1892─1944),号立三,亦号劬园,麻城城关人。其父严宜唤曾任江西通判。1914年8月考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6年,入保定军官学校,与邓演达、叶挺等志趣相投。毕业后,在粤军邓铿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及留守处主任等职,颇得邓铿信任。1924年,严重先后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战术教官、总队长、训练处处长、训练部主任。1925年9月,担任第三、四届特别党部监察委员。严重教术有方,被誉为“黄埔良师”。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征,严重任二十一师师长,其师被誉为“模范师”。12月,严重率部进击福建,后入浙江,同刘峙的二师在龙游消灭孙传芳之孟昭月部一万余人。1927年,进入杭州,4月攻克苏州。“宁汉分裂”,严与邓演达私交甚深,很受蒋介石疑忌,被变相夺去师长职务,严重只身去杭州天竺寺为僧。1927年,蒋介石下野,何应钦、白崇禧任命严重为“特别军委”军政厅长,不久辞职。1928年,严重被推为湖北省民政厅厅长。出任后,意欲建立“廉能政府”。后来,军界胡宗铎、陶钧等人专横拔扈,干预省政,严重再次愤而辞职,声明再不问政,开始在庐山隐居生活。后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请严重复出任南京军事训练总监,遭到拒绝。陈诚二上庐山,请其出任全国禁烟总监,他依然不从。“九?一八”事变后,邓演达在上海被捕,拘于南京。严重获悉后,秘密奔走,设法营救。邓遇害后,严重痛不欲生,亲赴南京料理丧事。1937年“七?七”事变后,严重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他秘密赴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交换对抗日时局的意见。不久,就任代理湖北省主席兼民政厅长。严重在代理省主席期间,积极物色抗战军人和爱国志士,暗中保护共产党活动。1940年,蒋介石成立第六战区,陈诚任司令长官,干预省政,严重于8月再次挂冠而去,一度在晒坪垦荒,后在宣恩中学任教,过自食其力的生活。1944年夏,病逝。中共领导人董必武为其亲撰挽联:贻我一篇书,语重心长,自探立国千年奥;奠君三爵酒,形疏礼薄,难写回肠九曲深。
3、屈子厚。屈子厚(1851─1911),字开埏,又字伯厚。今宋埠屈家巷人。1879年乡试,考入县庠,肄业于经心书院。甲午(1894)中日战争爆发后,屈子厚以办团练为名回麻城,召集有志青壮年,成立“救国团”,谋图以武力反帝、反清,但未能付诸行动。1889年,入两湖书院,与同学甘云鹏、王葆心等组织“质学会”,“兴汉排满、伸张民权”。1900年8月,与同学唐才常创立“自立会”,建立“自立军”,旨在“保全中国自立权,创建新自立国”,拟以汉口为中心,乘北方义和团进入京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清朝统治力量削弱之机,在长江中下游起事。因机密泄露而失败。1908年,屈子厚召集“救国团”旧部,计划与蕲春、罗田会党共举起义旗帜,被湖北巡抚陈夔龙侦知,再次失败。后历任河南第二师范、北京江汉中学、黑龙江绥化府中学监督。1911年春,屈子厚回麻城,被选为议长,并兼任教育局长,先后在县城和宋埠创办学堂。武昌起义爆发,屈子厚集合爱国志士,仿制起义旗帜,劝知县张锦云反正,张不从。8月29日,防营管带刘金堂引兵闯入议会,将屈子厚杀害。
4、周维桢。周维桢(1880─1911),字干丞,宋埠镇上周人,16岁入武昌经心书院,专攻经史。后官费留学日本。留学期间,与黄兴、吴禄贞等交往密切。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加“自立军”大同起义。失败后,复去日本,参加创办《湖北学生界》,倡导新思想,驳保皇派言论。1911年4月,周维桢应吴禄贞电召,赴滦州共商起义大事,与新军将领策划,拟会师丰台,直逼北京。因机密泄露,未果。辛亥革命爆发后,周维桢推动吴禄桢东联滦州、西合三晋,遥作武汉声援。11月7日凌晨1时,周维桢与吴禄桢、张华飞一起被袁世凯派人杀害。次年,南京临时政府将周维桢公葬于石家庄。
5、梁维亚。梁维亚(1880─1962),字希民,白果梁家湾人。1906年,投第一营前队当兵,由余诚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2日汉口成立军政分府,梁维亚担任参军兼军法官,并兼管军政分府卫队。27日负伤,转汉阳府助李亚东策划防守,后受黎元洪命赴长江下游策反。11月初,抵上海,组织指挥进攻兵工厂的战斗。1912年1月,梁维亚在军务部任参议。1913年,参加反袁活动,直到北伐战争,梁维亚始终站在革命一边。1933年,任国民党枝江县长。抗日战争时期,流寓重庆。1946年,辛亥首义同志会成立,梁维亚被选为常务理事。解放后进入湖北文史馆,1962年病逝于武昌。
6、夏建民。夏建民(1879─1950),又名泮臣,盐田河鲍家楼人。二十岁参加县试,名列第一,同年府考,亦中副榜。后被录入武昌经心书院就读。1904年被送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经常参加设在东京的中国黄州学会活动。1905年,结识了余诚,经余介绍加入同盟会。秋,余诚回鄂任分会会长,夏任干事,并兼任留日预备学校教员。1911年10月,夏建民参加武昌起义,他拟口号,印传单,上街演说,为辛亥革命的宣传鼓动工作作了大量工作。此后致力于教育事业,曾先后在武昌、文华、武汉、启黄等中学任教。1926年任通山县县长,1927年秋被国民党当局视为亲共分子,革除了县长职务。1928年,回武昌启黄中学教书,后被排挤出校。抗日战争时期,夏建民曾回麻城谋事,未成。1948年,在武昌逝世。
7、周龙骧。周龙骧(1878─1912),字俊民,号应云,宋埠拜郊人。清县增生,肄业于屈氏尚质学堂,升两湖书院。1902年,被选送日本学习师范教育,与同学黄克强、周干丞、程子瑞、李步青、李熙等友好。1906年回国,先后在两湖总师范、支郡师范任教,经常在学生中宣传民主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他于次日即到军政府投效,专司外交,起草军政府对外文件。黎元洪以副总统兼湖北都督,周龙骧任秘书兼人事股股长。周龙骧还与屈子厚友善,屈子厚被害后,他请准军政府严惩凶手,并为屈在武昌开追悼会。
8、余祖言。余祖言(1873─1938),名淑身,字任直,又字慎之。今麻城市张家畈镇木栖河人,16岁中秀才,后拔岁贡。1899年,余至武昌,先后就读于晴川、勺庭书院。1904年,留学日本,入弘文学院,与田桐、居正一道积极筹建同盟会。回国后,联合文学社、共进会策划武昌起义。1907年,任县高等小学校长。1913年,至宜昌,任教于夷陵中学。1919年至武昌后,曾任湖北女子中学、湖北省高级中学、湖北国学馆教员。1928年,任中华大学文学院教授。余一生著作甚丰。计有诗6卷,杂文4卷,《史记》2卷,《老子道德经通释》2卷,《庄子内篇注释》3卷,《庄子内篇提要》、《儒、佛、道三家思想概要》3卷,《历代名人书画简评》1卷。1938年病逝于麻城。
9、曾学鲁。曾学鲁(1883─1909),字耀先,城关栗子园人,同盟会会员。1909年返国养病于四望山,以忧郁死。所著有《兄弟放行记》、《群狮吼》、《海天独啸》等文,均不传。
附: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夏斗寅
夏斗寅(1885年—1951年),字灵炳,麻城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上将。1906年,在武汉加入共进会,进入清朝新军,任大队队副。1911年,率部参加辛亥革命。后担任湖北陆军第一师工兵营营长。1917年,石星川参加护法战争,被湖北督军王占元打垮,夏在奔逃途中捡到一口装满钞票的皮箱,遂自拉大旗招纳败兵,组成了自己的武装,出任湖北新兵训练总监,人称“皮包将军”。不久,夏退往长沙。1919年,夏率部参加湖南军队对王占元的战争,再次兵败。1926年,随唐生智加入国民革命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师长、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参加北伐。1927年5月17日,夏在宜昌发动兵变,攻打武汉,被叶挺独立团击败。后夏又反对唐生智,拥护蒋介石,被任命为第十三军军长,率部参加中原大战和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颇受蒋介石器重。1932年,夏被任命为湖北省主席、陆军上将。由于夏在湖北期间培植自身实力,遭到蒋介石猜忌。1933年,其省主席一职被张群取代。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北被日军攻占,夏被任命闲职,在成都闲居。1945年抗战胜利后,夏拒绝蒋介石的邀请,退出军界,开始经营农场及煤矿事业。渡江战役前夕,夏一度准备欢迎中国共产党,但考虑自己曾参加过对中共的军事行动,便前往香港,1951年病逝。
五、古代隐士
麻城既有桃园春色美如画,又有杏花村里美酒香。这里是文人雅士的世外桃源,是名士大贤的寓居宝地。
1、苏轼格外青睐的著名隐士:陈慥。陈慥,季常。眉州青神(四川青神县)人。少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北宋时,常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并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稍壮,折节读书,终不遇。家钜富,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并列,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晚年皆弃而不取,隐于麻城岐亭。自号“龙邱居士”,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世相闻。人见所戴之帽,形似方屋高耸,因谓之“方山子”。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贬黄州后,屡至岐亭探望陈慥,人始知其名。
2、光黄异人、著名隐士:张憨子。张憨子,本姓庐,为张氏所养,便改姓张。因身材短胖,憨态可怜,人们称其“张憨子”。张憨子聪明异常,通晓三皇五帝、天文地理、儒佛道兵,却独自隐居于九螺山“烟霞洞”,“朝而往,暮而归”。张憨子常年只穿一件破棉袄,十分邋遢,身上却没有半点秽气。张憨子见了权贵总是骂声不绝,只有一回例外:苏东坡贬谪黄州到歧亭时遇到张憨子,憨子凝视东坡很久。东坡看出憨子的不凡之气,便派人邀请憨子到州府一会,憨子竟欣然而来。于是,东坡便与张憨子一会,而憨子似有千言万语却始终一言未发,最后飘然而去。因此,被苏东坡视为奇人。惊诧之余写下了一首诗:熟视空堂竟不言,故应知我未天全。肯来传舍人皆悦,能致先生子亦贤。脱屣不妨眠粪屋,流澌争看浴冰川。士廉岂识桃椎妙,妄意称量未必然。
张憨子逝世后,歧亭名士周维柜寻访九螺山,在石壁上意外发现张子憨镌刻的一首无人能懂,却又似有妙不可言玄机的诗:遥望山顶闹洋洋,人们朝拜石头娘。日假浮云充烟屋,夜将明月作灯光。炎风致使风为扇,旱渴间逢雨折汤。天地同生此石母,许多孩石寄名郎。
3、明代著名隐士:梅之熉。梅之熉,梅之焕之弟。著《春秋因是》三十卷,录入《四库全书》。
六、古代寓居名人

1、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中国脉学创始人、“药王”:王叔和。王叔和(201—280),名熙,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人,官至魏国太医令。三国曹魏时,王叔和任太医令,主持朝内医政,并直接为皇帝治病。他任太医令后,致力于医学典籍的整理工作,他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遗稿整理、编次、校订、补充,去芜存精,并补入《辩脉》、《平脉》、《伤寒例》三篇内容,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从而使这一名著得以流传下来。王叔和是脉学创始人,他写的《脉经》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脉学专著,该书共10卷,10万多字,吸取了扁鹊、淳于意、张仲景等前人的脉诊理论与学说,加上他本人长期的临床经验,首次对脉学理论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奠定了脉学的基础。王叔和还撰有《脉诀》、《脉赋》、《张仲景药方》等书。王叔和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救困扶危,治过许多疑难病症,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王叔和晚年寓居麻城,公元280年逝世,葬于麻城白果老爷山。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后人在山上建了一座药王庙,并将附近村庄改名“药王冲”。
2、梁元帝吏部尚书、信安县侯、中国早期民俗学家:宗懔。宗懔(499—563),字元懔,世居涅阳(今邓州市穰东镇),后迁江陵。懔幼年聪敏好学,被誉为“童子学士”。南朝梁时,湘东王萧绎镇荆州,刘之遴荐为记室。曾奉命作《龙川庙碑》,一夜即成,为萧绎叹美。后历任临汝、建城、广晋县令。湘东王重镇荆州时,任宗懔为别驾兼江陵令。承圣元年(552年),湘东王即帝位(梁元帝),任宗懔为尚书侍郎,封信安县侯(即现麻城),累迁至吏部尚书。太平二年(557年)北周闵帝宇文觉即位,拜宗懔为车骑大将军。明帝(宇文毓)时,懔与王褒在麟趾殿勘定群书。有文集20卷,今存诗4首及《荆楚岁时记》辑本。《荆楚岁时记》是一部记载荆楚岁时习俗的著作,也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记述了包括麻城在内的荆楚之地自正月初一至除夕一年中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凡二十余条,保存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3、三国曹操重臣:毛玠。毛玠(?-214),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长垣)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官至东曹掾。曹操在兖州时,毛玠前来投奔,被召为治中从事,后升作幕府功曹。他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重要建议,并被采纳。曹操担任司空、丞相时,毛玠任东曹掾,和崔琰一起主持选举,所选用者均是清廉正直之士。毛玠为人严谨,敢于直谏,不徇私情,即使是对曹丕也不例外。建安二十三年,曹操赐毛玠“万古高风”四字。后崔琰被人陷害,曹操赐死,毛玠为之不平被革职。后毛玠携幼子南迁三百里,隐居麻城牛占鼻花桥河深山之中,并终老于此。魏太祖赐棺器钱帛,拜子机郎中。麻城现有毛玠后裔。
4、明代伟大的思想家:李贽。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溪美人,明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万历十二年(1584)李贽移居麻城。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家乡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龙芝佛院,致力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他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影响了公安派“性灵说”。李贽在麻城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欢迎。李贽旗帜鲜明,坚强不屈,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万历二十五年(1597),李贽应巡抚梅国桢(麻城人)之请往山西大同,著《孙子参同》,修订《藏书》。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撰成《净土诀》,次年春天到南京,将自己的零星著作汇成《老人行》,并再度研究《易》,撰写《易因》,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藏书》共68卷,系纪传体史论,论述战国至元亡时历史人物约800人,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旨在反对儒学。如他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山东济宁编成《阳明先生道学抄》、《阳明先生年谱》。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莫须有罪名逮捕李贽,并焚毁其著作。李贽入狱后,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于是愤而以剃刀自刎。
附:麻城与《水浒传》的评点与传播
元明时期,小说作品不为封建正统文人重视,甚至连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也长期明珠暗投,流传不广,难登大雅之堂,小说批评更未产生。明朝万历九年至二十四年间,杰出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寓居麻城,撰述讲学,一扫俗见,大力提倡通俗文学,特别推崇《水浒传》,评定为“第五才子书”。又“雪藤丹笔,逐家睢校,肌襞理分,时出新意”,对《水浒传》进行精心研究、评点,认为《水浒》的主题是“忠义”,梁山人物皆是“大力大贤”,并亲作《忠义水浒传序》,提出了著名的小说也可发愤的创作论思想,《水浒传》自此声望大增,流传广泛。麻城人杨定见是李贽的学生和忠实崇拜者、追随者。李贽需要《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进行研究,杨定见全力以赴四方搜寻,将《水浒传》各种版本汇集于李贽居住的麻城龙湖,供李贽评点。李贽离开麻城时将自己评点过的《水浒传》交给杨定见保存。李贽去世后,杨定见为让李贽的真知灼见永久流传,于万历三十六、七年间亲携李贽评点的《水浒传》稿本,来到江浙,与吴县县令陈无异(麻城人)、小说家冯梦龙、出版商袁无涯、许自昌诸人商议刻印出版事宜,“相与校对再三”,“精书妙刻”。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刻印出版的《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问世,杨定见亲自为之作序,该版本世称“杨定见序本”,它是明清时期《水浒传》流传本中价值最高、流传最广的一种版本。
5、明代通俗文学第一人冯梦龙。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有苏词奴、顾曲散人,文学家、戏曲家,与兄梦桂、弟梦熊并称“吴下三冯”。科举不得志,晚年补为贡生,任过丹阳县训导和福建寿宁知县。冯梦龙广泛收集话本,拟话本加以整理创作,编成“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一百二十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等几乎家喻户晓。“三言”和后来的“两拍”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明代文学是以小说、戏曲和民间歌曲的繁荣为特色,在此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只有冯梦龙一人。冯梦龙与麻城名士梅之焕、李长庚、田生金结为莫逆。他曾经受邀两次来到麻城,第一次在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五年之间,应梅之焕邀请。第二次为万历四十八年,应田生金邀请,为贵胄子弟讲授《春秋》。明代麻城科举十分昌隆,治《春秋》本是本地大儒的世业,但冯梦龙来后,麻城乃至黄冈各地研习《春秋》者均前来请教,而且深为冯梦龙所折服。后来,冯梦龙专门针对其治的《春秋》编纂了《麟经指月》,梅之焕作序后刊印。冯梦龙在麻城期间积极探询麻城民俗,对麻城婚俗很感兴趣,创作了《情史》等一系列小说。冯梦龙还深受原寓居麻城的李贽思想影响,酷爱李贽文学主张,奉为“蓍蔡”。麻城李长庚还为其《春秋衡库》、《太平广记》作序,梅之焕为其《古今谭概》作序。
6、清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今吕梁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蜚声朝野。康熙九年(1673年),于成龙任黄州通判(同知)驻歧亭。当时歧亭大安山一带盗贼猖獗,于成龙孤身深入匪徒混入的寺院,侦察匪情。摸清盗贼活动规律后,于成龙带兵将匪徒一网打尽,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于成龙经常踏访闻名于唐代的歧亭杏花村,十分重视杏花村的恢复建设,康熙十二年(1676年),他发动歧亭士绅在杏花村原址上建村舍,让乡村孩童上学读书。后又募集资金在杏花村修建宋贤祠,亲自撰写宋贤祠引碑文,修缮了陈季常、张憨子、甘望鲁等墓。于成龙在歧亭任职期间清心寡欲,廉洁自好,生活极其节俭,他每天买一碗豆腐脑作为早餐,歧亭百姓称“豆腐量太狭”;每天夜晚喝酒半壶,价值五厘。一次大儿子廷翼来歧亭探望,于成龙囊中羞涩,临别只给儿子半只腌鸭作干粮。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接见于成龙,褒奖他是“天下廉吏第一”,赏赐白银千两、御骑良驹一匹,并作诗一首以资嘉勉。
七、古代客游名人
孔子来了,李世民来了,李白来了,苏轼来了。麻城就是这样一方生态净土,一个战略要地,一方文学乐土,一个云游仙地。他们纷至沓来,营造了一个笔墨麻城,提升了一个人文麻城。
1、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游历楚国期间曾到麻城境内游学,并渡过横河(现更名“夫子河”),在附近探访民情。
2、唐太宗李世民曾带兵驻扎麻城,并在麻城留下墨迹。
3、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游历麻城境内,登临仙居山(即五脑山),并写下五言绝句《仙居洞》。
4、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受宰相李德裕排挤,由比部员外郎外放为黄州剌史,赴任经过麻城,并在歧亭杏花村寄宿,写下了千古名诗《杏花村》。
5、南宋著名将领、岳家军副统帅牛皋曾在麻城境内战斗。被害后,麻城百姓在白杲福主庙后建造牛皋的“衣冠冢”,以示祭奠纪念。
6、宋代著名词人谢逸曾到过麻城歧亭杏花村,并在杏花村馆驿墙壁上留下一首“五步词”《江城子?杏花村馆酒旗风》。更为有趣的是,这首词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路人,他们纷纷向馆驿士卒借笔墨抄录,时间一长,驿卒很是厌烦,一气之下竟然用泥巴抹杀墨迹,谢逸的手迹便不复再见了。而谢逸由此闻名遐迩,麻城杏花村也再次名扬天下。
附:1、《苕溪渔隐丛话》引述《复斋漫录》载:元估中,临川谢无逸过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遇湖北王某、江苏诸某、浙江单某、福建张某等秀才。四人知其来自临川,戏以“曹植七步成诗,诸君七步为词”相谑。逸行五步,词成,挥毫疾书《江城子》(又名“江神子”)一阙于壁,标致依水,情乎俱妙,遂以“五步成词”闻名江南。
2、《复斋漫录》又载:谢无逸尝过黄州杏花村馆,题《江神子》词于驿壁。过者传写,索笔于驿卒。卒苦之,因以泥涂焉。其为人所赏重可知。
7、宋代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三年(1080年)春,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到黄州赴任途中,曾穿越麻城境地,越过春风岭,度过关山,路过万松亭,特别是游历过歧亭杏花村,会见了隐居杏花村的老朋友陈季常,到任后苏轼还同黄庭坚等人屡屡踏访杏花村,留下了一系列著名诗文。
8、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在苏轼任职黄州期间到麻城,并留下诗文。
9、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苏轼谪迁黄州期间曾游历麻城,赋有《题万松亭》诗。
10、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曾游历麻城,作《题万松亭》诗。
11、宋代著名文学家张耒谪迁黄州(先后任监黄州酒税矾务、通判)正是从麻城入境,路过万松亭。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
12、宋代文学家孔武仲曾游历麻城,作有《万松亭》诗。
13、明代公安派文学领袖:“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均先后多次到麻城,特别是与寓居麻城的思想家李贽有着频繁的交往,在麻城留下了很多经典诗文。
八、麻城孝感乡后裔
他们是历史与时代的骄子。因为有他们,“麻城孝感乡”早已成为四川、重庆以及麻城的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1、明代改革家、“救时宰相”:杨廷和。杨廷和(1459年—1529年),字介夫,号石斋。父杨春,官至提学佥事。廷和十二岁举于乡,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及第。弘治二年(1489年)进修撰,与修《宪宗实录》、《会典》,擢左春坊大学士,因忤逆刘瑾,遭谪官,三个月后刘瑾伏诛,拜华盖殿大学士。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由内阁首辅杨廷和草拟遗诏,立武宗叔父兴献王长子朱厚熜为帝。朱厚熜未至京师前,总揽朝政三十七天,明朝中叶很多改革措施都是通过廷和以诏书的形式颁布的,“相两朝,有除难定策之功”,人称“救时宰相”。李东阳誉称为:“资望两隆……纂述之功,亦异流辈。”但大礼议的爆发中断了杨廷和在明武宗去世之后推行的政经改革。嘉靖三年(1524年)辞官,七年削职为民,八年卒。
2、明代状元、著名文学家:杨升庵。杨升庵(1488年-1559年),名慎,字用修,号升庵。于正德六年(1511年)他24岁时中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翰林学士。嘉靖年(一五二四),因议朝政触怒帝王,被谪云南永昌卫,终身不赦。嘉靖三十六年,客于云南。杨升庵刚正立朝,气节高尚。充军以后,他以待罪之身为民请命,罢劳役,免苛税。杨升庵在云南,兴教育,结诗社,为兄弟民族评注诗文,对西南各族的文化交融,作出了极大贡献,有功于中华民族的成长。杨升庵以毕生精力,著述四百余种、涉及史、诗、文、音韵、词曲、戏剧、书画、医学、天文、地理、动植物等,十分浩瀚,故《明史?杨慎传》说:“明世记诵之傅,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杨升庵是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历史文化名人,他博览群书,精研文史诸学,著作达四余种。《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一词就是出自杨升庵之手。杨升庵乃杨廷和之子。
3、明代著名思想家:来知德。来知德(1525—1504),字矣鲜,号翟塘。著有《周易集注》、《理学辨疑》、《心学晦明解》、《省觉录》、《省事录》等。
4、明代著名女将:秦良玉。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人(麻城孝感乡后裔),明朝著名女将。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嫁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随夫攻打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土司杨应龙。夫死,代领其职,统兵严峻,所部号白杆兵。泰昌元年(1620),为抗击后金军,她遣兄邦屏、弟民屏率兵救援沈阳。次年,邦屏战殁,她出家财为军资,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不久,回蜀攻打土司奢崇明等人,解成都之围,并乘胜收复重庆,因功升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崇祯三年(1630),她再次出家财济饷,率兵驰援京师(今北京)。后金军退去,崇祯帝召见赐诗,以褒其功。她回蜀后11年间,曾多次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交战。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后人赞她为摧锋陷阵、崎岖转斗的女中豪杰。
5、创办泸州老窖的四川隆昌郭氏家族。洪武四年从麻城孝感乡落籍四川隆昌的郭孟四,是四川隆昌郭氏的开山祖。隆昌郭氏家族在明中叶已致富,至清嘉庆年间已富甲一方。万历十三年,郭氏在泸州兴办天成生曲酒厂,是驰名中外的曲酒“泸州老窖”的原产地,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隆昌郭氏英杰辈出,有主持湖广总督张之洞垦务、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的郭书池,有同盟会员、辛亥革命之中坚郭蔚华,有中共早期共产党员、著名烈士郭士杰,任《申报》、《新闻报》主编多年的知名进步记者郭步陶,有“全国劳动模范”郭彝。
6、清初名臣、大学士:张鹏翮。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康熙九年(1870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官苏州知府、浙江巡抚、江南学政、两江总督、河道总督、刑部尚书、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子太傅,卒谥“文端”。为官清正,颇有政声。工诗善文,其诗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清新,格调刚健。论诗主性情,开清代性灵派先声。集政治家、水利专家、诗人、文学家、外交家、教育家于一身,为清初名臣。有《张文端公全集》行世。
7、民主革命先驱、《革命军》作者:邹容。邹容(1885~1905),中国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家。原名绍陶,又名威丹、蔚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麻城孝感乡后裔)。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1902年秋,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始撰《革命军》初稿。1903年3月31日,因愤于清政府留日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的丑行,与同学一起强行剪了此人的发辫,揭露其压迫学生的劣迹。4月返回上海,住入爱国学社,结识章太炎,结为莫逆之交。5月,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其间,《革命军》由上海大同书局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请章太炎作序。全书约2万字,颂扬革命,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号召推翻卖国的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被《苏报》刊文誉为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苏报》案发生后,邹容闻讯,于7月1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于租界监狱。邹容被租界当局判监禁两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1912年3月29日,经孙中山批准,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遗著辑有《邹容文集》。
8、民国元老:张群。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省华阳县人(麻城孝感乡后裔)。张群系国民党元老,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他曾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了同盟会,并结识了蒋介石。辛亥革命后,随蒋介石回国参加国民革命。后历任上海特别市市长,湖北省、四川省主席,“行政院长”,“总统府秘书长”,“资政院资政”等要职。
9、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著名烈士:李硕勋。李硕勋(1903—),四川高县人(祖籍麻城),中共著名革命活动家和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之一,牺牲时年仅28岁。李硕勋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积极投身于上海街头的反帝爱国斗争,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同时他还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领导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的工作。1925年至1926年,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七、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他还被选为上海反帝大同盟主席。1926年冬,受中共派遣来到武汉,担任过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不久又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春,率师主力之一部继续北伐,在河南上蔡战役大败奉军,后又回师武汉,参与平定夏斗寅叛乱。7月参加东下讨蒋。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被任命为第11军第25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后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曾参与指挥会昌战役并取得胜利。同年10月受朱德委派,赴上海向党中央请示工作,后被中共中央留在上海从事党的白区工作。1928年,被中共中央派到武汉工作,后先后改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省委代理书记。1929年春,回上海,任中共沪西区区委书记。同年秋,改任中共江苏省军委书记,和省委书记李维汉一起领导江苏的武装斗争,发动和领导了苏北的农民起义。1930年,任中共江南省委(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市)军委书记。1931年春,中共党组织决定调他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7军政委。5月下旬到达香港。不久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同年7月在,在去琼州(今海南岛)指导工作途中不幸被捕,在狱中大义凛然,忠贞不屈,9月中旬英勇就义。解放后,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
九、将星璀璨:44位共和国将军的故乡
他们身经百战,千锤百炼;他们南征北战,不胜不休;他们肩负民族解放的使命,不负民望,成功托起共和国的蓝天。
在1955年授衔的将军中,麻城籍大将1人:王树声;上将3人:陈再道、许世友、王宏坤;中将7人:张才千、周希汉、王必成、李成芳、郑维山、鲍先志、张池明;少将25人:王政柱、张汉丞、江鸿海、赵炳伦、徐其孝、张吉厚、余述生、朱致平、祝世凤、肖永正、朱火华、高立忠、胡立声、陈波、丁先国、高志荣、朱玉学、邓岳、李庆柳、冯仁恩、喻新华、张培荣、袁彬、周纯麟、佘积德。新时期恢复军衔制以来,麻城人涌现出中将1人:邹永钊;少将7人:严智泽、闵成立、李庆星、冯世平、许援朝、张宏、郑勤。
1、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乘马岗项家冲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历任麻城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部长,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分队长,红十一军大队党代表,红一军支队长、团长,红四军团长、副师长、师长,红二十五军师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长兼红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委员会委员、工作委员会委员。八路军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共鄂西北区委书记,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豫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王树声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经过两次审议确认的36位军事家之一。
2、陈再道(1909—1993),乘马岗程家冲人,上将。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
3、许世友(1905—1985),原乘马岗田铺村(现新县)许家洼人,上将。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许世友是武林界公认的晚清全国六大武林高手之一。
4、王宏坤(1909—1993),原名王宏春,乘马岗石槽冲人,上将。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晋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兼桐柏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5、张才千(1911—1994),乘马岗新村人,中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原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副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汉江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张才千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6、周希汉(1913—1988),顺河周家坳村人,中将。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军长兼滇南卫戍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7、王必成(1912—1988),乘马岗小寨人,中将。1928年参加革命。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二十四军军长,第七兵团副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8、李成芳(1914—1984),乘马岗李家洼人,中将。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第二野战军十四军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代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机械工业部部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侯补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9、郑维山(1915—2000),原乘马岗泗店(现新县)人,中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是第三、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10、鲍先志(1911—1988),顺河桥上人,中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皖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一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是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1、张池明(1917—1997),原乘马岗泗店(现新县)人,中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东北野战军四十三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参谋长,后勤学院副院长、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12、邹永钊(1935— ),黄金桥人,中将。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第二炮兵五十三基地军务参谋、副处长、处长、导弹团长、第二炮兵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二炮兵副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3、王政柱(1915—2001),顺河人,少将。1931年参加革命。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海军青岛基地司令员,海军后勤部部长,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4、张汉丞(1913— ),顺河杨家高山人,少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连排长,部兵学校排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顾问。是政协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5、江鸿海(1913— ),顺河人。少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志愿军师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
16、赵炳伦(1912—1984),乘马大河铺人,少将。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湖北省军区荆州分军区司令员,第二政治学院副校长、校长,防化兵学院副院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17、徐其孝(1914—1997),乘马大河铺人,少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军部交通队长,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八师师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8、张吉厚(1910—1975),原乘马泗店(现新县)人,少将。1928年参加革命。曾任东海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新建铁路指挥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19、余述生(1915—1993),原乘马王楼村(现新县)人,少将。曾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野战供给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十八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朱致平(1914— ),原乘马泗店(现新县)人,少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第三军分区游击大队大队长,第一野战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长。
21、祝世凤(1905—1978),乘马落衣山人,少将。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新四军挺进团政治委员,第二师五旅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九江军分区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江西省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2、肖永正(1904—1994),乘马大河铺人,少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普察冀军区教导师供给部部长,第二十兵团后勤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河北省军区后勤部部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
23、朱火华(1916—1968),乘马岗人,少将。1931年参加革命。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直属组织科科长、军委航空局航空工程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空军工程处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
24、高立忠(1916—1978),原乘马泗店(今新县)人,少将。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厦门水警区司令员,福建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指挥学校校长、政治委员,海军第三研究院副院长。
25、胡立声(1917— ),原乘马泗店乡(现新县)人,少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华北野战军六十二军一八五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冶金工业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部办公室主任、北京指挥部第二政治委员。
26、陈波(1908— ),原乘马泗店(新县)人,少将。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太行军区荣军学校校长,辽宁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辽宁军区副参谋长,东北铁路公安总队总队长、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顾问。
27、丁先国(1909—2001),乘马岗丁家畈人,少将。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兼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
28、高志荣(1914—1984),顺河朝阳店人,少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副军长,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9、朱玉学(1912—1992),顺河人,少将。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教导团八连连长,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30、邓岳(1918—2000),顺河人,少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四旅十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师长,沈阳军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31、李庆柳(1904—1994),顺河人,少将。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一旅二团政治处副主任,陕南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政治委员,铁道兵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32、冯仁恩(1912—2005),顺河人,少将。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第四军第五师第二纵队四团团长、纵队司令员、第十三旅三十八团团长,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长,烟台军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33、喻新华(1909—1993),顺河人,少将。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八团连指挥员、营政委、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34、张培荣(1908—1990),黄土岗人,少将。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第三十五团团长,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六军四十八师副师长,川南军区泸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西康军区副司令员,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
35、袁彬(1915—2005),宋埠人,少将。1931年参加革命。曾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第二大队中队长,副大队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师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36、周纯麟(1912—1986),歧亭人,少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二师师长,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37、佘积德(1916—1981),原木子店人,少将。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平原军区安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志愿军炮兵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侯补中央委员。
38、严智泽(1946— ),铁门岗人,少将。1968年参加革命。历任军事科学院军制部副团职研究员,总政干部部处长、局长,空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空军后勤学院政治委员,空军雷达学院政治委员,中国民航总局纪委书记。
39、闵成立(1945— ),南湖办事处人,少将。196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8年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1969年奉命回国,历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卫局办公室副主任,为副师职大校;处长,为正师职大校,1997年由正师职大校晋升为副局长。
40、李庆星(1942— ),鼓楼办事处人,少将。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炮兵技术学院学习,历任技师、排长、作训参谋,作训股副股长,团副参谋长,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教务参谋、指挥系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教务部教务长、学院副院长(副军职)、院党委常委、院纪委书记。
41、冯世平(1954— )空军工程学院政治委员,后空军工程大学政治部主任。2002年9月起任空军工程大学党委委员、工程学院政委、党委书记(副军职),2004年6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冯仁恩少将之子。
42、许援朝(1951— )1967年2月参加工作,1969年9月入党,现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南京军区党委委员。许世友上将之子。
43、张宏(1954— )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2006年晋升专业技术三级(军级)。
44、郑勤(1951— )。1999年10月任陆军第63集团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郑维山中将之子。
十、江山代有才人出

1、科学大师、“两弹一星”元勋、中科院院士:彭桓武。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生于吉林省长春,祖籍麻城。彭桓武是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理论的奠基人,为推动我国凝聚态物理理论、固体和统计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加速器原理等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5年9月至1937年6月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师从中国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周培源教授。1938年9月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玻恩教授。1941年8月至1943年7月,在由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薛定谔为所长的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彭桓武院士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55年6月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早期在理论物理最前沿研究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9年4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12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2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彭桓武院士被授予198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度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殊荣。彭桓武院士是我国在国外获得教授职位第一位回国的理论物理学家。
附:天上闪烁“彭桓武星”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2006年9月25日在京举行仪式,正式宣布将一颗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彭桓武星”。至此,在茫茫太空中,首添了一颗以湖北省麻城市人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据介绍,这颗编号为48798号的小行星是国家天文台位于河北省兴隆县的观测基地于1997年10月6日发现的。这一天正是彭桓武院士的生日。
2、华罗庚得意弟子、著名数学家:严士健。严士健,麻城黄土岗严家畈人。严士健是一位在代数、数论和概率论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教学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华罗庚教授研究生、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二大代表。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数学学会概率统计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严士健长于代数环上的线性群。与人合作建立了非平衡统计物理的一般概率模型,开展随机场与无穷质点马尔可夫过程的研究。“无穷质点马尔可夫过程与Q过程”198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著作有《初等数论》、《概率论基础》、《测量与概率》、《无穷粒子马尔可夫过程引论》等。
3、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著名作家:邓一光。邓一光,1956年8月生于重庆,祖籍麻城。现为武汉文联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小说的写作。著有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三十余部;短篇小说三十余部;电视剧剧本三部;出版有《邓一光文集》(四卷本),各类文学专著二十余部。作品多次被选载、介译到海外及入选各种版本的年选。中篇小说《父亲是个兵》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4、中国围棋“新人王”李喆。李喆,1989年1月出生,祖籍麻城。8岁学棋,2000年(11岁)入段,2007年六段。2000年入选国家少年队,成为“国少三驾马车”之一。2003年打入第10届三星杯本赛,2003年围甲联赛最佳新人奖、最佳拼博奖。2004年全国个人赛亚军,2006年第13届新人王冠军。目前全国等级分第十位。在第四届理光杯上,连胜聂卫平、俞斌等名将进入八强,成为最大的黑马。他曾力斩“围棋皇帝”曹薰铉于马下,韩国棋手金承俊九段说,他将是“中国未来棋王”。国少队主教练吴玉林更是断言,他达到超一流只是时间问题。李喆称“我的目标是成为划时代的棋手。”
5、全国一流台球手:梅希文。梅希文,1982年10月出生,八岁开始接触台球,1999年,梅希文参加湖北运动会获得团体第六名。2002年在四川绵阳全国体育大会上夺得斯诺克个人第四名。2006年,在“侨兴杯”全国职业台球锦标赛决赛上,梅希文以一百四十一分夺得单杆冠军。2007年,梅希文首次参加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外卡附加赛,战胜世界排名第65位的阿尔弗雷德·波顿,成为第一个晋级32强的中国球手。截至2007年,梅希文在国内最好排名第7位。
8、嫦娥一号卫星490牛顿变轨发动机技术负责人:刘昌国。刘昌国系麻城宋埠镇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航天局研究生,在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工作,曾参与神四、神五、神六相关研制工作。作为嫦娥一号卫星推进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昌国和他的团队主要负责卫星的核心发动机——490牛顿变轨发动机的技术工作。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13-2916956 传真: 邮箱:234123754#qq.com
地址:湖北省麻城市建设路 版权所属湖北倍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邮编:438300
Copyright © 2004-2024 麻城信息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